员工话筒
陈懋(多语种事业部)
2014年,我社35岁。 看到35这个数字,作为个人,我首先想到的是——35岁危机。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,到了35岁的当口,正处于“三十而立”和“四十不惑”的中点。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(《论语·为政...
蒋浚浚(学术事业部)
自从选择了英语专业,就和外教社结下了不解之缘:外教社的《新编英语教程》伴随着我的大学生活,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。记得上第五册的时候,综合英语老师别出心裁,让我们班把《是少女,还是老虎?》改编成剧本公演。公主这个角色由“班花”扮演,我对这个女孩有些爱慕,便自告奋勇扮演公主的情人,孰...
李甘(财务部)
前阵子看日剧《花子与安妮》,这个日剧是讲一位日本的英语翻译家花子的生平(花子以翻译名著《绿山墙的安妮》而留名于后世)。 片中她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。她说:多懂一门外语,便是多了一扇心灵的窗户。虽有类似的“多懂一门外语,便多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”,但还是这句最点睛。 回想这么多年...
梁瀚杰(汉语事业部)
11月2日凌晨,我与35000人一起参加了上海国际马拉松。外滩的万国建筑仍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,阴沉沉的天空带来了一场薄薄的阵雨,淋湿了大家的衣服,却不能让大家的兴致打一点折扣。一群人浩浩荡荡、不管不顾地奋勇向前,旁边还有无数热情观众在加油鼓劲,这真是非常难忘的经历。虽然我半途...
施金蔚(总编办公室)
时光荏苒,值此外教社建社35周年之际,作为一名有近20年社龄的老员工,感触颇多。在这些年中,我和众多同事一起,经历并见证了外教社的发展壮大。在我的印象中,员工人数从当初的几十人到如今的两百多人,增加3倍多,而销售码洋是从当初的3千万左右到如今的6个多亿,增长了20倍,堪称飞速发...
石丽峻(储运部)
当年进社的迎新会上,匆忙上台的我唱了一段歌曲,开头是:“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…”事后有同事笑称我胆子大:“敢在一众编辑面前唱英文歌!”若干年后这首歌《Que Sera Sera》成了电影《后会无期》的热门插曲,而我也由一个little gi...
陶怡(高等教育事业部)
2014年12月,我们引以为傲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迎来了它的35岁生日。经历了初建时的艰苦奋斗,外教社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权威性的外语出版机构之一。 2003年4月,怀着美好的憧憬,我成为外教社的一员,至今已过了11个春秋。这11年里,我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成长为能够担负一...
武泽明 ( 基础教育事业部 )
时光飞逝,一转眼,我在出版社工作已经六年多。几年来,我经常与各地中小学英语教研员、教师打交道。经不懈努力,我找到了利用编辑自身能写会译的长处进行网络宣传的方法,探索出了逐步建立基教客户基础的路径。 建立与终端客户、特别是教师、教研网络的联系,是我们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。...
王珏(营销中心)
时光荏苒,在不经意间,上海外教社已经成立35周年,我也加入这个大家庭有6年了。经历了35年春秋,35年风雨,看到我社的不断发展壮大,我感到自豪和骄傲。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一个团结、奋进的环境中工作,也感谢这个大家庭给我提供摄取知识、充实自我的源泉。 虽说我的岗位是平凡而基础性...
王沛(数字出版中心)
今年是外教社建社35周年。单从35这个数字来看,对于一个企业来讲,既不能算长也不能算短。往前看,有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的积累;向后看,仍有待一番崭新作为。本人也三十冒头,但从事数字策划却只能算初出茅庐,略有所感,记录如下。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类数字产品策划人员,一定要对自己经...
王笑歌(市场部)
我是在2002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,正式成为一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员工。这个巧合让我领悟到,也许人生中许多重大的转折点,往往会以极为轻松的姿态发生。我离开校园的第一份工作——到目前为止也是我唯一的工作,就在这一天展开,一做十几年。 我最初的岗位是营销经理,从2003年到200...
徐真(教育培训中心)
每一次远远地望到出版社大楼,走近她,一步步拾阶而上,心中便会变得严肃、庄重,饮水思源,如今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是众多前辈辛勤付出换来的,作为新员工的我们要珍惜,更要为出版社未来的发展贡献出力量。 这是我在社里度过的第一年春、夏、秋、冬,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,...
岳永红(多语种事业部)
我是1997年进社的,记得如此清晰,是因为那一年香港回归。算来在外教社也有17年了。17年,17个春夏秋冬,17个红尘流年,从青春飞扬步入不惑之年,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出版社度过的。回头望望,感觉就是一瞬。 记得进社的第一天,我就开始审读《汉俄大词典》的原始卡片,那时电脑还不...
宗政 ( 期刊编辑部 )
年方三五,正值盛年。 倘若外教社是一位35岁的小伙儿,定然是媒妁口中年少有为、玉树临风、才高八斗、文武双全的“高、富、帅”。然而,这位“高富帅”并非富二代。他未承世袭荫庇之恩,而是委身区区数十尺之所,而后树广厦楼宇。虽年少得志,却绝无骄躁轻狂,而是笃志低调行事,以学养立身。如今...
张璐(数字出版中心)
在大学刚刚毕业之际,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外教社一名新进员工, 外教社的35华诞,正值我花信年华,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起点就这样与你紧密相连。 今年是我来到这里的第一年,时间过的真快,作为一名新员工转眼间来到社里近半年了,时间虽然不长,但却可以说是我人生里很重要的一个阶段,作为一名新员工...
张传根(高等教育事业部)
2014年12月29日是外教社35周岁的生日,也是自己32岁的生日。这本是一种缘。 10年前的自习室里,李观仪先生主编、外教社出版的《新编英语教程》是我矢志不渝的伴侣。文中隽永的文字、深邃的思想、精妙的说理,不时会“打到”我,我或默诵几遍,或摘抄几句,体味着至纯至真的英文的美妙...